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但在历史上桂林永福县就曾真的出现过一个长寿的人,他叫廖扶,享年岁。
百寿岩简介:百寿岩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永福县寿城,距桂林市80公里。相传南宋时,当地居民因喝此地的井水,人皆长寿。有鉴于此,南宋绍定二年〔〕知县史渭书写楷书“寿”字镌刻于夫子岩石壁。此“寿”字长5尺,宽4尺,大“寿”字内又刻真草隶篆的小寿字个,称为百寿图。此后,夫子岩便称“百寿岩”。
百寿岩传说:相传古时百寿岩前有一口丹沙井,井水甘甜清凉。常有一对白白胖胖的孩童出没,系千年首鸟精所变。住此的廖扶及其家人常食用此井水。廖寿高多岁始无疾而终,后其家人家族数百人也都个个长命百岁。后来有一个贪官闻知此事,为图谋长生不老。也常取食此井水,并命人挖取“活首鸟”烹而食之。不料却一命呜呼!丹沙井也随之干涸、消失。后人再用不上这样长寿之方了都为之叹息不已。因此曾有人在岩内观世音神龛前作过一副对联:“百世上事迹如斯曾几何时碧水丹沙寻不见,寿岩内神仙无算而今安在青山绿树我来迟。”
百寿图介绍:“百寿图”高厘米、宽厘米。整个字体笔画十分紧凑,笔力遒劲。形为楷书但与正楷不同。而是更庄重肃穆、古朴圆润。其勾如露锋、点似仙桃。既非楷非隶非行非草书法,却又似楷似隶似行似草的风韵,然而浑然天成一体,无瑕可指、无懈可击!“百寿图”中的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小寿字旁还注明文体出处。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汉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称国名)有鳍隶、燕书、西夏台书等等;以字体论有易篆、古隶、古斗金文、飞白书等等;以书法家而言有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献之)书以及书圣王羲之的“换鹅经”文体等等。还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斗文、火文、树文、龙文、凤文、聚宝文等等。在桃形点的“聚宝文”内还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满目。
《百寿图》曾作为民国政府礼物,赠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寿诞。年周恩来首次出访非洲,也以《百寿图》作为中国政府礼物相赠。还有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等西方政要名流,均把《百寿图》作为汉文化精品珍藏。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天下《百寿图》皆始源于此。如今这百寿小字及大寿字历经千年而仍清晰可观,是我国南方山崖石刻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