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
来源产地
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茅膏菜,以全草入药。夏季挖取全草,晒干用。
生于山坡潮湿地的松林下、草丛中或溪沟边。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别名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金丝、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
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
根球形。
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
根生叶较小,圆形,花时枯雕;茎生叶互生,有细柄,长约1厘米;叶片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
短总状花序,着生枝梢;花细小;萼片5,基部连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
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单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室背开裂。
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条。花期5~6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温。有*。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疟疾(贴大椎穴),角膜云翳(贴太阳穴),淋巴结结核,湿疹,神经性皮炎。
《中药大辞典》
甘辛,平,有*。
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中华本草》
甘;辛;平;*
归脾;胃;肺经
祛风止痛;活血;解*。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疟疾;小儿疳积;目翳;瘰疬;湿疹;疥疮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贴有关穴位。
本品有*,内服宜慎。孕妇禁服。叶的水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