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
道路设计的平面线形、相交道路标高均按19年相应规划进行设计,并能满足防洪标高(50年一遇)要求(关于《永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之湘江干流设计洪水位分析报告》的审查意见永水办号)。
01//
路堤结合,满足防洪标准,与沿江景观带及周边环境有机融合
1)道路沿线结合两侧用地,尽量保持现状地貌。
2)结合道路线型走向,满足防洪及污水排放标准,做好生态修复环保,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融合。
3)本道路无绿化带,海绵城市主要是采用透水人行道。将人行道建设成透水结构,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防渗膜进行隔离。人行道路面结构为:透水砖6cm、中粗砂3cm、透水水泥砼Ccm、开级配碎石10cm。
04//
合理调配土石方,周边资源就地用
道路全线土石方基本填挖平衡,且有一定数量石方,考虑路线范围内就近移挖做填,尽量土石平衡,并与周边开发地区沟通,减少运距,合理利用周边土石方资源。
挖方区的土石方用做填方区域的路基填料
大大节省了项目投资成本
路基填方施工
项目弃土与周边建设地块协商处理,避免了大部分的弃土外运,用地单位整平时减少填方外借土
05//
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及合理布置综合管线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理顺杂乱的雨污水管线,释放周边土地
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及合理布置综合管线,在湘江西路建设时新增一根直径2m的截污干管,雨污分流,建成后将污水统一收纳至下河线污水厂,解决环保问题。综合管线同步实施到位(雨污水、强弱电、燃气等),释放土地。
本次地下管网在规划设计中已全部考虑到位,并全部下地,确保一次性规划设计和建设到位。
其中原有纳污干管(弯弯曲曲)因雨污未分流,经常出现溢流情况,已无法满足现状污水排放需要,故对沿道路新增一条截污干管(D),解决了雨污分流及溢流相关问题。
06//
采用合理的路灯控制,减少能源消耗,注重环保
路灯采用半夜和全夜两级控制,全夜式、半夜式灯具相间交错设置,主要交叉路口半夜和全夜光源各半。
合理选定了灯具仰角,避免了眩光和光污染,保证了人行舒适度;灯具间距较大,与行道树成模数排列,既美观又不影响树木生长。
路灯交安及公交站管线采用共路由共井的集约化设计,节约了资源。
07//
减少过度景观,取消名贵树种,基本采用乡土树种,人性化设置附属设施
道路绿化树种遵循了“适地、适树、适量”的原则,应用树种基本都采用的乡土树种;行道树定植株距为7m,路灯间距为35m,与路灯间距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绿化带内覆土宜低于人行道铺面,以防止土壤和泥水流入人行道;设置附属设施,人性化考虑;果皮箱按50m布置;消防栓位置按m布置。
来源:湖南设计
免责声明: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