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患者:曹左,57岁
主诉:几十年咽喉炎,表现为痰多,夜间尤甚,痰色白偏稀,需起夜吐痰,晚上睡觉打呼噜,偶有岔气憋醒,平躺时厉害,侧躺好一些。
现病史:西医检查有心脏病。
舌脉:无脉象,舌淡胖,苔白腻,中有裂纹,齿痕,舌底瘀络。
病情分析:
主述为痰多,所以病理产物为痰无疑,夜间尤甚,白天为阳,晚上为阴,考虑阴症,痰白,稀,苔白,无热象,舌胖大,齿痕,有饮邪,痰饮之邪壅塞肺部,其余无不适,因此打呼噜,岔气为痰阻气道,肺气不畅,舌中有裂纹,因无口干渴,舌体尖瘦等津液亏虚之症,舌体反胖大,此裂纹为痰阻津液上承之假象。
病机:痰饮蕴肺
方案:射干麻*汤加减,射干,麻*,细辛,北五味子,大枣,半夏,郁金,瓜蒌,白芍,炙甘草,茯苓,桃仁。考虑到舌底瘀络,以及久病入络,加入郁金,桃仁活血通络药,增强疗效。
患者反馈:6剂后,晚上吐痰大为减少,苔变薄,裂纹变浅,新增夜间口渴。二诊改用三子养亲汤加减再服5副,药后反馈喉咙舒服很多,已能一觉到天亮,嘱再服5剂善后。
总结:这个案例原属很普通的医案,根据基本的套路分析即可,想写出来的目的分享一下这个案例里关于口渴的原因有些意思,一诊后,吐痰减少,却现口渴,让我想起伤寒论条文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是治寒饮之方,吃完小青龙汤后由不渴转渴,和本案原理上是一致的,就是痰饮阻碍津液上承导致的身体局部“缺水”,吃完药后痰饮去了,局部缺水就显露出来,人就想喝水,本案一诊后舌体裂纹变浅,也从侧面给这个原理做了一次印证,津液能上去一部分了。
那为什么一开始人不觉得渴呢,因为痰饮在里,阳气运化不动,即使喝水也是增加负担,所以人就不想喝,或者有的虽然表现为口渴,但是又不想喝,行话叫“渴而不欲饮”,
看完上面的分析,其实会引出下一个问题,服药后口渴要不要继续补津液呢?留给大家思考。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