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制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73601.html明清书法,王铎草书风格特征,你了解哪些?王铎恪守古法,一生勤奋临池,经历了积累、沉淀和超越三个过程。青年时期,王铎主要临摹二王、钟繇法帖且形神兼备。40岁之后,王铎的书法作品渐入佳境,如行书《题青山庄五律十首册》、《为仲玉书诗轴》用笔清爽,字形雄壮。草书《赠子房公草书卷》字迹连绵潇洒,通篇参差错落,富有韵律美。
50岁之后,王铎的书法作品技法精湛,臻于妙境。他的草书作品《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赠郑公度草书诗册》、《杜甫凤林戈未息诗卷》、《为葆光张老亲翁书草书卷》线条雄健,字形诡奇,如龙蛇盘绕,奔腾飞舞,一泻千里。特别是王铎58岁时所作草书《送郭一章诗卷》,具有雄强沉郁、拗峭诡奇的风格,其特征如下:
一、笔力扛鼎,铁线蟠蛟
王铎的用笔以“力”取胜。他用笔铿锵有力,顿挫有致,令线条斩钉截铁、骨力嶙峋,具有“冷”、“硬”、“狠”的特征。同时,他还注重表现线条的韵律美,其笔下线条全无直径,而是一波三折、曲中生奇。如“声”字下端竖画拉长,线条苍劲枯涩,“求人羞语求”五个字的线条狂放率真,既沉郁凝重、苍雄老辣,又飞腾跳掷、摇曳多姿。通篇铁线银钩盘旋跌宕,雄强壮美。
二、结体奇异,幽险狰狞
王铎认为“书法贵得古人结构。”他分解字的结体搭配秩序,突破字中的空间位置,使字形以险寓奇,如“盘”、“都”、“惊”等字因部首腾挪而造成字形险怪。这种巧妙搭配使字的部首之间相互衬托,增强了作品的新奇感和趣味性。
“丹花都”、“似相迎”上下字中的笔画穿插连绵,“真实读书功”五个字盘纡缠绕,一气呵成。王铎还对汉字结体采取夸张、变形和简易等方法,使笔下的字迹屈郁、拗峭、狰狞、诡奇,但始终没有背离汉字的结字规律。正如汉代草书家崔瑗所说:“仰左扬右,望之若敧。”“蓄怒怫郁,放逸生奇。”
三、纵横驰骋,千重万叠
王铎构思巧妙,布局奇异,其作品波谲云诡、奇正开阖、曲折多变。他的长卷和巨幅作品的布局均大开大合,层峦叠嶂,呈大气磅礴之势,表现出他的胆识和魄力。王铎善于运用插入法对进行章法布局,如作品中的“醉”、“不可测”、“还惊”、“龙”等字以左倾倒式插在中轴线上,而“君山”、“月”、“魄”、“截”等字以右仰卧式穿入中轴线。
这种左插右穿的布局方法打破了传统以单线竖轴式贯穿的旧习。他还采用复线式、板块式布局方法且相互更迭,彼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中轴线上的字纵横交错、层层叠起,曲折生动,摇曳多姿,乱而有序,断而还连。通篇字迹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具有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特别是穿插茂密、曲折蜿蜒的章法布局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之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让欣赏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四、墨色丰富,漫漶朦胧
王铎用墨别出心裁,不落窠臼。他善用涨墨作书,使字的笔画之间渗晕交融而形成朦胧的块状。他的书作中浓墨、焦墨和淡墨兼用,使字的墨色变幻无穷,出现润、焦、枯等不同效果:涨墨渗晕、酣畅淋漓;枯墨干涩、字迹斑驳。宛若残损的碑石,别有一番情趣。
通篇字迹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虚实相生,其味弥长。《送郭一章诗卷》中清淡消散处悄然隐匿,轻烟袅袅、任意飘拂;浓郁聚合处如悬崖挂青松,拗峭挺拔。这种丰富的墨色变化让此作产生奇异的景观,令欣赏者观之光怪陆离,品之井然有序。
五、以情制线、抒写性灵
王铎降清之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但他却“颓然自放,”沉溺于诗酒书画之中。丧失名节成为王铎一生的耻辱,他只能将这种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倾注在书法艺术之中。
王铎生逢兵戈交战的乱世,亲身经历了朝代更迭及国破家亡的痛苦,其作品寄寓了他对时事的慨叹,字里行间饱含他感伤的情怀和落寞、孤寂的悲慨心境。作品中如长枪戈戟般的线条忽而刚狠漫漶、忽而枯燥晦涩;字形左右倾斜、怪异狰狞;章法茂密、穿插层叠,是其心灵深处情感搏击的外在表现。
作品中那些饱墨憨态的字型倾吐出他的忧郁和愤慨,而那些疏淡之处所呈现出的斑驳痕迹恰似他心灵中的隐痛。通篇作品呈现出苍凉悲壮的基调,寓意深邃。
王铎的书法作品拓展了魏晋书法的形式与内涵,改变了魏晋及董其昌书法妍美、恬淡的风格,其作品充满了晚明的时代气息,赢得了世人的赞赏:清代书家梁巘说:“王铎书的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建,全以力胜。”康有为称赞王铎书法“笔鼓宕而势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