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筋膜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有0%的人一生中可能会患该疾病,表现为足跟内侧压痛,活动疼痛。肥胖、长时间站立、过度行走、跑步或足部畸形(扁平足或高弓足)等因素会增加跖筋膜炎风险。注射疗法是治疗跖筋膜炎的一种常见方法,且已经被证明短期疗效确切。然而、最近队列研究表明中等证据支持跖筋膜炎的注射治疗的短期疗效。
有研究表明损伤所致的肌腱病(如髌骨肌腱病)采用慢性抗阻训练可以减少症状和改善功能。然而,对跖筋膜炎患者采用注射疗法联合运动训练的疗效是否优于采用单一治疗还不太清楚,Johannsen等在年月5日发表在《膝外科、运动创伤和关节镜》杂志一文: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是治疗跖筋膜炎最佳治疗,文中观察了皮质类固醇注射组、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组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有跖筋膜炎临床表现(首次触地疼痛及跟骨内侧触痛;
(2)超声影像学改变:跟骨内侧跖筋膜俪附处疼痛跖筋膜增厚超过4mm,诊断为跖筋膜炎,且没有跖筋膜断裂;
(3)年龄在20-65岁且签署之情同意。
2.排除标准:
()发病少于3个月;
(2)6个月前有过皮质类固醇注射史;
(3)有脊柱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患者;
(4)患有炎症性病变、或糖尿病等;
(5)患有影响下肢循环疾病(例如静脉曲张性溃疡、跛行);
(6)感觉障碍(神经病变);
(7)小腿、足部感染;
(8)怀孕;
(9)日常服用止痛药物;
(0)既往有下肢手术史或需要采取治疗的其他类疾病;
()不能参加本治疗且在治疗期间不能参加评估。
方法
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3、6、2月后测定疼痛评分、足部功能指数及跖筋膜厚度。
注射方法:超声引导下在内侧疼痛处注射复方消炎镇痛液%利多卡因ml+甲泼尼龙ml(40mg),次/月,直至跖筋膜厚度低于4mm,总共不超过3次。
运动训练:3种肌力训练方法,3次/周,3种牵伸方法,次/天。肌力训练先进行3-4s向心收缩,接着进行3-4s离心收缩,主要:()上抬足跟;(2)弹力带对抗拇趾跖屈;(3)足内翻抗弹力带。牵伸训练:(4)靠墙前足站立牵伸足弓3x30s;(5)跪坐于足跟背屈踝关节及趾关节牵伸跖筋膜3x30s;(6)手法牵伸跖筋膜0x0s。
观察指标
()活动疼痛评分(2)足部功能指数(3)跖筋膜厚度
结论
该研究表明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跖筋膜炎的短期、长期效果明显,且没有副作用。该研究是首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跖筋膜炎效果确切的报道。和单一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组在短期、长期疗效中有疗效叠加作用。既往研究表明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跖筋膜炎短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不满意;同样,本研究中,与单一运动训练组相比,其他有皮质类固醇注射两组在短期疗效更显著。单独接受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组患者在中期(6月)、远期(-2年)疗效也满意,这种远期疗效没有消失可能与3组患者治疗期间(3个月)有严格的负重限制有关。
既往也有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足弓牵伸的治疗,Ryan等比较了皮质类固醇注射和牵伸至每日肌力训练和牵伸训练。所有组项结果均有提高,但组间比较无差异。牵伸已经证明有效,但肌力训练已经表明优于牵伸。在本研究中,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肌力训练、牵伸训练,短期、长期疗效均显著。
既往的研究阐述了注射疗法相关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但对相关细节很少涉及。大部分研究使用通过内侧脂肪垫注射,Ball等描述了表浅注射至跖筋膜,McMillan等注射至筋膜。但很少有副作用相关报道,本研究也没有发现严重副作用,只有几例注射部位疼痛的报道。
本研究接受皮质类固醇注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超声下跖筋膜厚度逐渐变小直至正常。然而,在皮质类固醇注射没有运动训练组中,治疗后3-6月,跖筋膜厚度显著减少,但在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组中却没有这种变化,可能因为运动训练提高了跖筋膜质量以致足够承受日常运动。
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已经被证实。但这些结果不能推断为治疗其他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