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放假通知
?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
◆放假安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现将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6月3日(星期五)至5日(星期日)放假,共3天,不调休。6月6日(周一)早上全校正常上课。
?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船
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2、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3、端午食粽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粽籺”、"古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4、端午浴(沐兰汤)
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
◆安全提醒:
1.疫情防控不松懈:减少外出,不去中高风险地区,离县行程需向学校提前报备。日常出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护措施,坚持“防疫三件套”(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2.防溺水安全近期天气炎热,我国多地发生了多起孩子溺水案例。天气变热,户外水边游玩增加,再次强调溺水风险。为了严防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请家长加强对孩子防溺水的监管力度,教育孩子不独自去有水的区域,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的能力。
??
3.交通安全
现在各类车辆特别是私家车增多,加上假期出行,车流人流汇聚,这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玩耍;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切记:12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上路,步行要靠右侧通行,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不得并排、勾肩搭背或赛车。横穿马路和遇路口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有斑马线的一定要走斑马线,没斑马线的也要确定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更要注意观察周边,确认通行安全。不乘坐超员超载车。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不乘坐三轮车,老旧报废车。家长不要把孩子独自遗留在车内。
4.饮食安全
近期温度较高,食品容易变质,提醒家长要重视您子女的饮食卫生安全,要制止您的子女购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副食品,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防止病从口入,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等事件的发生。
5.消防安全家长应教育孩子注意用电、用火、用气安全,告诉孩子不用湿手或者湿抹布触碰电器,不玩火、不去煤(燃)气旁,煤(燃)气阀门要及时关闭,要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家长朋友们,守护好每一位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心愿。安全是快乐、幸福是健康生活的基础。让我们共同携手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守护孩子生命安全。
编辑:焦萍
初审:白云鹏
终审:韩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