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舌尖上的宾虹第十六周菜谱 [复制链接]

1#

第十六周菜谱

5.30-6.2

同学们,最近都开始吃粽子了吧,那是来自端午的凝视,一抹粽叶的清香,裹挟糯米与猪肉,在沸水中产生的奇妙变化,最后转化成舌尖上那软糯香甜的美味。是的,粽子是端午标配,也是一种寄托,那么同学们知道端午怎么来的吗?

年年到端午,肯定少不了重温一遍端午的来历的文章。比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特别是是纪念屈原说这一版本的端午起源,广为流传。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要比屈原更早。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名字各不相同,习俗也自然也不同。但总结来说,主要由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放风筝,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饮用雄*酒、菖蒲酒,吃五*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星期一

红烧大鸡腿

虾米炒蒲瓜

紫菜肉丝汤

星期二

水煮盐水虾

清炒冬瓜块

海带骨头汤

星期三

*豆酱烧肉

清炒绿豆芽

菠菜贡丸汤

星期四

三彩糯米饭

玉米骨头汤

信息来源:总务处

图:夏芹来自网络

文:陈方川

图文编辑:戴斯诗

责任编辑刘旭东

审核:雷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