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作者:方块字
为学习《自叙帖》开辟新的途径
怀素大师大草书法作品《自叙帖》,自古以来一直是书法爱好者,尤其是草书爱好者崇拜的字帖,其地位可谓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一直以来,也有不少人研究《自叙帖》,撰写过一些书评文章,给草书圣本《自叙帖》,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漫话自叙帖》,却是把怀素大师的草书圣作《自叙帖》中的逐个书法单字、书法字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解读,在分析中赋予一些草书技法的讲解和注意事项,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从而成为古今第一人。
《漫话自叙帖》不仅逐字逐字组进行分析,还拿出几个有特色的书法行段进行剖析,就行与行之间、章法布局、空间分割、黑白关系等进行了剖析。让草书爱好者能够走进神秘的《自叙帖》,真正的与古人对话。
漫话《自叙帖》
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名扬天下。笔者从今天开始,将以书法的角度,以散文的形式,漫话《自叙帖》,每天分析一到二个字,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
○狂草大家怀素其人
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出自唐代书法名家怀素之手。
怀素(77-),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钱起的外甥。
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无法阻止。进入佛门后,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虽为和尚,但喜吃肉喝酒,痴迷书法,尤其是对草书情有独钟。因没钱买纸练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为了练字,还专门制作了一块漆盘。同时,在寺院外空地种植大片的芭蕉树,待芭蕉叶长成,取芭蕉叶代替纸练习,这便是典故“怀素书蕉”的由来。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
乾元二年(年),怀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其才,还为他写下《草书歌行》。唐宝应元年(年),怀素由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求师访友,经衡阳、客潭州。唐宝应元年(76年),怀素又开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阳)。唐大历元年(年),怀素写《秋兴八首》。怀素此帖的书风,到这时还未成熟,他的内心也处于彷徨阶段。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远还没有迈进晋人的门槛。
唐大历二年(年),怀素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时徐浩去广州任刺史,此行目的并没有达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张谓奉诏回京任太子左庶子,于是怀素随同张谓一同进京。有幸见到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也鉴赏到《曹娥碑》。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
唐大历三年(年)春,怀素“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游山水。当时,恰逢贬来潭州(长沙)任刺史的张谓回朝复职,怀素便与之同伴入秦。入京后拜会张旭的弟子邬彤,并引以为师。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离别之时,邬彤又将作字之法,一个“悟”字教给怀素。
唐大历六年,怀素母病甚重,遂于腊月初回乡探视,以侍汤药。怀素觐亲以后,即重返京师。唐大历七年(年)九月左右,怀素返回故乡,绕道东都洛阳南下,拜会颜真卿。颜真卿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并告诉怀素,他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颜真卿并为怀素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唐大历十一年(年)八月六日,创作《自叙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在《自叙帖》中,怀素对给予自己艺术有所教益的几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大历十三年(年),42岁的怀素在佛经中有关雁荡山美妙记述的怂恿下,一心神往雁荡山,于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其中装有“秋毫茧纸”,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这年秋天,他云游至雁荡山,投宿于雁荡精舍,受到殷勤周到的接待。他尽情观赏了雁荡奇峰怪石巨嶂飞瀑,感到十分惬意。当仰慕怀素大名的精舍住持向他索书留念时,他欣然以擅长的细草书法抄写了这部小乘经典《四十二章经》。
唐贞元三年(年),与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写下了《僧怀素传》。
唐贞元十五(年),怀素又回到了零陵,写《小草千字文》。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园寺度过,唐贞元十五年(年),患风痹病,圆寂。主要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纸本、《四十二章经》《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
怀素与唐代的张旭并称“颠张狂素”,以草书著称,史称“草圣”。怀素的草书以中锋为主,辅以侧锋,笔力精劲,入木三分,笔画清健瘦硬,立体感和韧劲十足,线条就像一根根钢筋,无论你怎样折揉,使用什么角度,它都不会断开,同样刚劲有力。
自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