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黄锦祥说:“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与怀素草书《秋兴八首》同是唐代不朽名作,应结合研究两者的依存关系。”众所周知,杜甫以诗歌鸣世被尊称“诗圣”,而怀素以草书闻名天下被称为“草圣”,他们是中国艺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巨星。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早在十年前,黄锦祥曾赞誉杜甫:“执唐诗牛耳者,惟李、杜二人也!”唐诗《秋兴八首》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而草书《秋兴八首》则是怀素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黄锦祥表示,要考证草书《秋兴八首》作品,离不开作者的创作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以及其笔迹演变等多方面因素。为草书《秋兴八首》释疑解惑,就不得不探究怀素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据史料记载,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出家。他在《自叙帖》里介绍自己说:“怀素家长沙(零陵),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怀素勤学苦练的精神十分惊人。他自小酷爱书法,因家贫买不起纸,怀素就找来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年少的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在寺院附近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自谓“绿天庵”。待芭蕉叶长大后,他就一片片摘下来,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抑或寒风刺骨冻得他手肤迸裂,怀素还是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怀素不单在寺庙荒地上植蕉练字,而且经常在小水池取水磨墨,墨水把池里的水染成了黑色,散发着墨香。历史上,如此勤奋练字的书法家只有两位,一位是怀素,一位是王羲之。少年时代的怀素,他的字到底如何?不妨看看怀素当时写的草书《秋兴八首》就清楚了。据悉,草书《秋兴八首》是少年怀素留下的珍贵作品,创作于壬辰年(年)三月二日(日期非常明确);书写地点是“天台山房”,署名“怀素”。除了这件作品之外,有如此明确时间地点的怀素作品不多,另一件是怀素晚年写的《千金帖》(即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惜后段落款散迭。类似把“创作时间”写得如此详细的作品,还有怀素《神迹帖》、《自叙帖》和《圣母帖》(如下图),结合这些作品的落款特征,证明草书《秋兴八首》的创作日期也不是虚构的,是怀素本人所写。既然怀素写的草书《秋兴八首》无误,为何会出现杜甫《秋兴八首》诗篇创作时间(年)与怀素书写的时间(年)不符?近日,学者黄锦祥发现以往记载杜甫《秋兴八首》的创作时间有误,“杜甫《秋兴八首》”不是创作于年,也不是写于“安史之乱”之后,而是写在“天宝战争”年间(约写于年或前些)。由于唐代天宝战争与安史之乱距离较近,导致这首杜诗的创作年份长期被人误解。黄锦祥指出,不可能先有怀素草书《秋兴八首》面世,再有原作者(杜甫)的诗篇出现。肯定是先有杜甫《秋兴八首》诗篇,再有后来的怀素《秋兴八首》草书,这样才合乎逻辑顺序,杜甫的《秋兴八首》写于“天宝战争”年间无疑。杜甫创作《秋兴八首》的时候约40岁,为杜甫“中年之作”,并非他的“晚年之作”。而诗篇《登高》才是杜甫抒发自己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的晚年作品。历史上“天宝战争”结束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相隔一年。在经历千年之后,这首杜诗的记载时间却出现差异。当时战火不断生灵涂炭,令诗人杜甫痛心疾首,连续写下多篇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其中包括著名的《秋兴八首》、《春望》和《石壕吏》等等。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杜甫在“天宝年间”的历史。从天宝五年(年)到天宝十四(年),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年,可是他“尝困于衣食”,生活极其艰难。杜甫为了维持生计,无奈出入贵族府邸以图“出仕”,同时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广泛接触基层劳动人民。由于仕途的失败以及自己饥寒交迫的际遇,使他深刻体会到人民的疾苦。天宝十年(年),杨国忠下令在中原募兵进攻南诏,大量招募民众填补兵员。人们都说云南多瘴气瘟疫,还没交战,士兵就会因为瘴气瘟疫而死亡十分之八、九,所以都不肯应募。杨国忠就派御史去抓捕人,带上枷锁送往军所。按照唐朝旧制,在百姓中有勋者可以免除征役,但是当时作战多(西北、东北都在作战已经调走了兵),杨国忠就先取那些有高勋的人,导致出征的人愁怨,父母妻子送别出征的家人,哭声在野外都能听到,看到颠沛流离的百姓,杜甫感到非常心痛。这也是杜甫为何写《秋兴八首》的原因吧!从公元年始,唐王朝在“天宝战争”中屡次战败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国力,边疆失守,府兵制瓦解激化内外矛盾。杨国忠掩败为胜,朝野怨声载道。杜甫亲眼目睹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局面。此时,杜甫回想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的情景,在伤感中写下《秋兴八首》诗篇,“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之句,正是杜甫当年生活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他感叹自身经历及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同时还写有《兵车行》、《丽人行》诗篇来讽刺当朝封建权贵,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杜甫为人敦厚善良,不像洒脱不羁的李白。也许在“天宝战争”之前,杜甫还有心情吟咏湖光山色之美,《望岳》就是杜甫早期心情愉悦时创作的五言诗。但自从天宝战争之后,百姓生活困苦令其郁郁寡欢,此时的杜甫那有心情去描绘自然风光呢?在这段时光里,杜甫体恤民间疾苦,创作了许多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年9月,黄锦祥曾撰写《忆杜甫》一诗缅怀杜甫:“行吟惠义腹中诗,沉郁高扬赋我思。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这首诗塑造了爱国诗人“杜甫”的伟岸身影,受到学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