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王铎(—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诞生于河南省孟津县,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天启二年(年),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历任太子左谕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建立,出任东阁大学士。顺治元年(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顺治九年(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安葬于河南巩义县洛河边,谥号文安。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正如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王铎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王铎时年51岁,这是明亡前一年,他写下这卷长约1.7米的《献之帖》,此帖又称《草书临阁帖卷》。此时正值大明国家危难之际、个人困苦之时。王铎身为一介书生,只能在困顿之际临帖聊以慰藉,所以不在意文章句读,而凭感觉一任笔墨驰骋地书写下去,将其本不连接的草书结体缠绕相续,以具有屈铁般刚健之气的线条取代圆转挥运连绵不断的笔势,构成其人独特的艺术境界。通卷笔墨狂舞,却又点画雄实。字体大小不一,字距参差,古朴劲美,以雄强霸悍的笔力、奇诡怪伟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王铎在书写此帖时,笔法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用自己的笔法改变二王的笔势,将其本不连接的草书结体缠绕相续,形成一组一组的疏密空间,并以具有屈铁般刚健之气的线条取代圆转挥运连绵不断的笔势,演绎翻腾跳跃的势态,随机应变,神出鬼没,构成其独特的艺术境地。王铎的书法风格独特,与王献之原帖异其情趣。他以雄强霸悍的笔力、奇诡怪伟的体势,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王铎草书《献之帖》高清分页欣赏,逐页后附释文。
1
释文1
/p>
献之兄静息应佳,何似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
2
释文2
/p>
胜耳。礜石深是可疑事,兄喜患散,辄发势为积,乃不易。愿复更思。
3
释文3
/p>
献之唯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
4
释文4
/p>
佳。论事当随宜思之也。献之姊性触事殊尝不可,献之当长愁耳。
5
释文5
/p>
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憙也,虽奉对积年,可
6
释文6:
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尝年,以之偕老,当谓乖反
7
释文7:
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又见姊耶?唯尝绝之耳。
8
释文8:
夏日感思悼切,得道书慰意。薄热,汝比各可不?吾并故诸恶,劳益勿勿。
9
释文9:
献之白疏。
献之白,思恋不可言。瞻近,未得奉见,但有叹塞。迟诸信还具
10
释文10:
动静。献之白。
柬告具天宝疾患,问何其仓卒?今子孙常欣伦早成家,以此娱上下,岂谓奄
11
释文11:
此深至恻切心怀!哀念当可为心情愿,嫂可保忧驰眠食多少。王铎年五十一书。